上一篇文章,我们讲了如何创建一个工程,以及Android工程的一些基本概念,把工程创建出来后,我们看下文件目录结构,一个简单的工程结构如下。
其实这个目录结构初次看还是挺让人心慌慌的。Android
现在引入了一个构建系统叫做Gradle,你可以理解为一个C/C++里面的Makefile
或者是node里面的gulp
。
Android Studio
里面是分模块进行开发的,一个app
可以只有一个模块,也可以有多个模块组成(比如一些自己开发的库)。如果我们的应用足够简单的话,那么就只有一个模块,Android Studio
默认创建的模块就叫app
,可以看见,文件夹旁边还有个小手机的标志,代表这是一个Android Application
模块,而不是一个Android Library
或者是其他模块。
看看我们的代码应该放哪,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文件夹
src
是source
的意思,也就是源码所在的目录,我们主要就是在这个文件夹里写东西。
Main在哪?
我们来看看,我们要的Main
函数在哪里?
首先我们看src/main
目录下的AndroidManifest.xml
文件。
AndroidManifest
是描述App的一个最最重要的文件,一些内容的定义,主题的设置都在这里,如果熟悉node
的朋友肯定知道package.json
,一样一样的。
我们看到下图,在AndroidManifest中,出现的MAIN
和LAUNCHER
字眼,Activity
有了他们两个的描述,它就成了你点击app的icon启动的第一个Activity
。
在src/main/java
文件夹中,找到MainActivity
,打开,看见其中有一个onCreate
的函数
顾名思义,这个函数是在这个Activity
创建的时候调用的,它首先调用了下父类的onCreate方法(不可省略),然后调用了setContentView
方法,这个方法是告诉Android系统:我用哪个布局文件去渲染这个Activity
,好了,到这里一个入口的Activity
就创建好了。
注:在Android
系统中,Activity
类的对象不是用来给开发者直接去new
的,它的生命周期由系统直接管控因为我们不参与控制Activity
的生命周期,因此它在什么时候回调什么函数变得异常重要。学习编程最好的去处就是官方文档,如果想更加深入了解Android Activity生命周期的童鞋,我这里推荐看下官方对它的描述 传送门:http://developer.android.com/training/basics/activity-lifecycle/index.html
界面如何自定义?
接下来说说Android
中的布局系统,众所周知,Android
一开始的设计就是为了相对布局而生的。它提供了许多强大的布局特性,我们先学习下Android
中最常见的两种布局:
- 线性布局(LinearLayout)
- 相对布局(RelativeLayout)
线性布局就是子控件按顺序依次排列,线性布局可以设置方向,从上到下(vertical)或者从左到右(horizontal)。
相对布局就更自由了,如果你增加一个子控件,不设置任何属性,则子空间的位置在容器的左上角(0,0)处。如果想改变位置,可以通过在容器中的位置(比如左上,右上,左下,右下,中间,左对齐垂直居中,右对齐垂直居中等等),或者和兄弟结点的对齐方式来决定控件的位置。
布局相关的参考可以看这个链接:http://developer.android.com/training/basics/firstapp/building-ui.html
如何和控件交互
在Activity
中,和xml
相关的绑定在setContentView
这步就算完成了。Activity
在这之后会回调一个叫onContentChanged
方法,在这个方法中,你可以使用类似如下代码:
TextView textView = findViewById(R.id.textview);
来获得对指定控件的引用,其中R.id.textview
是你在xml
中指定的android:id
,通常情况下,在一个xml
文件中,同样的id
只允许出现一次。
获取到对控件的引用,我们就能调用一些控件里的方法获取我们要的内容,或者设置我们要的内容,比如我这里引用了一个TextView
,则可以如下:
textView.getText()
获取到textView
里面的内容。
以上就是最基础的UI
部分的入门讲解。接下去,我们可以看看要写的App的整个结构。
本文提到的项目源码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geminiwen/tudounotepad
欢迎留言Github或者@geminiwen
本文由 Gemini Wen 创作,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
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/出处外,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,转载前请务必署名
最后编辑时间为: May 13, 2017 at 10:45 pm